<form id="zzxbs"><source id="zzxbs"><option id="zzxbs"></option></source></form><form id="zzxbs"></form>

          天大歲月一生情緣

          期次:第1329期    作者:文/黃凱楓   查看:16

          作者回憶1978年在天津大學機械系學習時,得到了學校和老師們的關懷,并分享了互幫互助和班級溫暖的故事。他感激母校天津大學的教育和培養,以及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如今他已退休,但仍深感天大情緣的代代相傳。


          作者1982年在上海實習




            1978年9月,懷揣著那張薄薄的新生入學報到單,我從家鄉啟程,奔赴天津大學,開啟了人生中一段無比珍貴的時光。那時的我,滿心都是對未來的憧憬與忐忑,卻不曾想到,在這所校園里,我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個充滿愛與溫暖的“大家庭”。
            初入校園,遠離家鄉和親人的不安很快被學校這個“大家庭”的關懷驅散。機械系的后勤老師們,像親人一般,對我們噓寒問暖。他們關心著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被褥是否充足、床墊是否厚實,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在他們眼中卻無比重要。學校還根據家庭經濟狀況,為幾乎每位同學發放了金額不等的助學金。助學金不僅緩解了經濟壓力,更撫平了寒門學子心中的慌張,讓我們能安心求學。
            我們班35位同學來自祖國的大江南北,組成了一個溫馨的“小家庭”。年齡最小的小弟才15歲多,最大的大哥已有32歲。年齡的差距并沒有成為我們之間的隔閡,反而讓我們彼此更加關愛。小弟主動把下鋪床位讓給大哥,這份體貼令人感動;大哥得知小弟來自農村,添置新衣困難,便利用多個星期日上街買布,還借助天津同學家的縫紉機,親手為小弟制作新衣。這樣的互幫互助,讓我們的感情愈發深厚。
            大學4年的學習生活,雖然每日都遵循著“宿舍—食堂—教室”的軌跡,但卻如同一幅斑斕的畫卷,充滿了色彩與驚喜。我們共商學業疑難,每當遇到難題,大家便圍坐在一起,各抒己見,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閃爍;我們分享生活趣事,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異,讓彼此的生活充滿了新鮮感;我們與志同道合者探索未知,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游??荚囍軙r,我們更是相互激勵、彼此督促,共同為了理想的成績而努力。那些時光里的點點滴滴,都成為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
            1982年1月的上海機械工廠實習,是我們“小家庭”經歷的一次考驗,也讓我們的情誼更加牢固。當時,全班同學寄宿在一所小學,晚上只能在教室里拼桌子當床睡覺。一天半夜,我們隱約聽到隔壁教室同學經過我們窗前發出了嗤嗤聲。第二天早上才知道,原來是有位同學胃痛難忍,被緊急送往附近醫院治療。在這個關鍵時刻,同學們紛紛伸出援手,給予生病的同學無微不至的關懷。大家日夜輪換到病房做護理,白天去實習的同學認真做好筆記,回來后主動給缺課的同學補課。在醫院的精心治療和同學們的熱心護理下,生病的同學很快康復,也順利完成了實習課程。
            時光匆匆流逝,轉眼間,我已從天大畢業多年。2018年8月,我以廣西校友會常務副會長的身份回訪母校。再次踏入那熟悉的校園,與校領導座談時,我心中那份身為天大人的自豪與歸屬感愈發強烈。我深知,無論離開多久,天大這個“大家庭”都沒有忘記我,這里永遠是我的精神家園。
            如今,母校迎來了130周年校慶?;赝嵌卧诒毖髿q月里度過的時光,心中滿是感恩與懷念。天津大學不僅是我知識的搖籃,更教會了我以堅韌之心面對人生,以赤子之情報效家國?!皩嵤虑笫恰钡男S枺缤蛔驳臒羲?,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在天大這個“大家庭”中感悟到的家國情懷,砥礪出的優良作風,以及賡續的師生之道,都已深深融入我的生命。愿這份天大情緣,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ㄗ髡唿S凱楓,1978年考入天津大學機械系,曾任南寧海關副巡視員,現已退休。)
          報刊導讀
          国产jizzhd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