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zzxbs"><source id="zzxbs"><option id="zzxbs"></option></source></form><form id="zzxbs"></form>

          吾家的教育根基

          期次:第1329期    作者:文/盧嵐   查看:12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的父親盧繩先生一生致力于建筑教育與研究,對子女教育嚴格而親切,為新中國的建筑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嚴謹治學,注重培養子女文史知識、繪畫能力和數學概念,并影響了子女的一生。作者感激父親的身教言傳。


          盧繩先生像




            “務以清白純正為本,以睦宗族和鄉里為先”“成立之難如登天,復墜之易如燎毛,此言當為猛省”——這是我們盧氏家族的家規家訓。
            父親于1942年國立中央大學建筑工程系畢業之時,不畏艱辛前往由于戰亂而遷往四川李莊的中國營造學社,追隨梁思成、劉敦楨諸位先生學習和研究中國建筑。他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積極響應梁思成先生“為國家培養建筑人才”的號召,投身于建筑教育事業,并且在教育崗位上繼續從事建筑歷史的研究工作。
            1949年新中國成立,父親心向北京,舉家北上。最先接到的是北京市文化局局長的聘書,父親不喜歡從政,愿意繼續從事教育,于是應梁思成先生之邀到北京大學建筑工程系任教,同時在唐山鐵道學院兼職。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他所在的北京大學工學院建筑系擬合并到清華大學。而他卻由梁思成先生舉薦,毅然決然應徐中先生的邀請來到天津創建天津大學土建系。數年以后,每當梁思成先生提起此事,都為父親的創業精神所欽佩。作為建筑教育家,父親先后在中央大學、重慶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交通大學等院校為新中國建筑教育做了大量工作,對于天津大學建筑學院的誕生和學科建設更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父親在建筑教育方面,再三強調“博”與“精”的重要性。由于建筑學的綜合性,他要求學生既要有宏觀方面即建筑外圍多方面的修養,又要有嚴格精深的訓練。因為自己是“科班”出身,他極其重視建筑技術運用與藝術手法的推敲。父親的學術造詣通曉古今,密切結合理工與人文、理論與實踐。他在課堂講學時經常結合文獻稗史,學生很少產生倦意。他講課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從繪畫到戲曲表演藝術,從詩歌到小說……凡是認為有助于學生理解的東西他都會講,使學生觸類旁通,全方位地學習知識。他常常喜歡采用類比的方法,讓學生深入理解他所講授的建筑概念。
            父親的語言表達也很獨特,他對各種事物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獨到的觀點,而且往往評論尖銳,一針見血,經常一兩句話使得學生哄堂大笑,使建筑史教學顯示出特有的生機和活力。父親性格開朗,為人大度隨和,師生關系十分融洽。他的學生遍布全國并擔負起重要的責任,但是每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仍然愿意向他請教。父親視學生如子弟,嚴寓教,親寓行,而這些正是他受到敬重和愛戴的原因。
            父親的文學造詣對他的學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父親把每次勘察測繪的所見所感記錄下來,形成筆記,他尤其喜歡以詩詞的形式來表現,他每到一處都會有新詩作誕生。很多老師對父親都十分欽佩,覺得他很有學者風范,談吐之中引用很多古代典籍,而且對戲劇有著很深入的了解,不僅熟知流派知識,而且能從更大的范圍將它作為藝術的一個門類進行剖析,可謂融會貫通。
            母親對我們子女的家教很嚴,從我們進入幼兒園開始就培養我們懂禮貌、講衛生、爭當好孩子的意識。小時候家里臥室門上貼著子女表現的評比表,其中包括學習成績、學校表現、家務勞動表現以及衣服的整潔程度等指標,每周都揭曉評比結果,年終還有總評獎勵。母親煞費苦心的育兒方法,不僅使我們從小就頗受大人們的喜愛夸獎,而且長大成人后都具備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較強的工作生活能力。
            父親畢生研究建筑學,他更為注重的是培養我們的文史知識、繪畫能力和數學概念。小時候,家里無論哪個子女過生日都要畫一幅畫。記得我四歲的生日畫是父親把著手畫的,當時我看到姐姐哥哥能獨立作畫,心里好生羨慕。父親經常利用假期帶學生外出測繪古建筑,每次回來都會把手繪圖貼在墻上,耐心地結合沿途拍攝的照片和賦詩講解給我們聽,使我們從小就受到建筑藝術的熏陶。
            1977年夏天,爸爸再也沒有力量抵擋心臟病的再次發作,離我們而去了。當時家里的經濟狀況相當拮據,但是母親堅定不移地秉承書香門第家風,節衣縮食維持家用,鼓勵我們兄妹努力求學。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和哥哥妹妹先后成為改革高考后的前三屆大學生,終于能以我們的成績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了。
            歷史還在繼續,我們家以母親為中心又繼續了40年,現在我們都事業有成,都有了各自的家庭,下一代也都學業有成。我們的母親安然地經歷了這一切,讓我們終于有了盡孝的可能,不再有送走父親時那無盡的遺憾。
            母親的心態永遠是積極健康的。一生中她秉承儒家之風,嚴于律己,寬厚待人。老人家愛憎分明,堅信邪不壓正。母親的人品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她是我們面直人生的楷模。
            感恩我的父母,是他們優秀的遺傳基因造就了我們睿智的頭腦和豐富的情感世界,是他們的身教言傳潛移默化地指引了我們的成長之路,是他們的殷殷期盼激勵著我們朝著人生目標砥礪前行。
           ?。ㄗ髡弑R嵐,天津大學經管學部教授,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作者父親為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創始人之一、建筑歷史與理論學科的奠基者盧繩先生。)
          報刊導讀
          国产jizzhd精品国产